1、計算應納稅額:首先,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計算出個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并根據相關稅率表計算出個人的應納稅額;
2、統計已預繳稅款:整理個人在當年度內通過單位代扣或自行申報預交個稅的賬款;
3、比較應納稅額和已預繳稅款:將已預繳稅款與應納稅額進行比較,如果已預繳稅款大于應納稅額,則無需進行補稅;如果已預繳稅款小于應納稅額,則需要進行補稅;
4、辦理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根據當地稅務部門的要求,填寫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表,將需要補繳的稅款予以申報;
5、繳納補稅款項:按稅務部門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補繳的個人所得稅款項繳納到指定的銀行賬戶。
以上就是個人所得稅怎么補稅相關內容。

補稅不補會有什么后果
1、罰款:根據稅法和稅務機關的規定,未按時補繳稅款可能會導致罰款的處罰。罰款金額通常根據逾期時間和未繳稅額的比例而定,數額可能相當可觀。罰款的種類和金額因國家和地區而異;
2、利息和滯納金:除罰款外,未按時補繳稅款可能還會導致產生利息和滯納金。利息是根據逾期時間和未繳稅額計算的,滯納金是對未繳稅款的額外費用。這些費用將不斷累積,增加用戶的財務負擔;
3、追繳稅款:稅務機關有權追繳未繳稅款,通過采取各種手段,例如扣發工資/凍結銀行賬戶等來清償欠稅。這可能對用戶的經濟狀況產生影響,導致財務困境;
4、信用記錄影響:稅務違法行為可能會對個人信用記錄產生負面影響。未及時補繳稅款可能會被記錄在稅務或信用機構的檔案中,影響用戶未來的借貸/購房/辦理信用卡等金融行為;
5、行政處罰或民事訴訟:在嚴重時候,如故意逃避繳稅/虛報稅務等,稅務機關可能對違法者采取更嚴厲的行政處罰或申請民事訴訟,進一步追究法律責任。
補個稅申報需要帶什么材料

1、身份證明:個人身份證明文件,如身份證/護照等;
2、收入證明:包括但不限于工資收入/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的收入證明文件根據實際情況可能包括工作單位的工資收入證明/合同/發票等;
3、扣除憑證:如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的相關憑證。具體需要提供的憑證根據個人的情況而有所不同;
4、報銷憑證:如醫療費用/教育培訓費用等的相關憑證,包括發票/收據等;
5、房產證明:如房屋租賃合同/房貸信息等;
6、其他證明材料:如家庭狀況證明/贍養老人證明等。
本文主要寫的是個人所得稅怎么補稅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