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行儲蓄;
2、商業銀行理財產品;
3、債券;
4、基金;
5、股票;
6、高收益高風險的期貨;
7、黃金;
8、大額存單;
9、保險;
10、外匯投資等。
以上就是個人理財的方式有哪些相關內容。

購買理財的技巧
1、買一些流動性高、風險低但收益性低的現金類產品,例如銀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這些產品在均衡資產配置中適當加入現金類產品可以保證用戶手頭有足夠的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
2、買一些收益比較穩定、風險較低的固收類產品,例如銀行定期存款、國債等等,這些產品適合作為均衡資產配置中的打底,因為這些產品都是保本保息的;
3、可以考慮一些長期收益率較高,但短期內的波動風險也較高的權益類產品,例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這樣可在均衡資產配置中依據個人風險偏好去調整權重,以達到“穩中求進”的目的。
銀行理財產品有什么風險
1、虧損風險:銀行的理財產品一般是不保本的,雖說虧損的概率不大,但是總歸是有虧損的可能性的,例如用戶在其凈值較高的時候買入,較低的時候賣出,當然就是虧了;
2、信用風險:也就是銀行破產的風險,雖說概率不大,但是那些小型的商業銀行還是有破產的風險的,那么用戶買的理財產品投資會遭受損失;
3、政策風險:假如金融監管政策以及理財市場相關法規政策重點打壓銀行理財產品,那么就會造成其大面積的虧損,一旦發現這種征兆,要早點贖回。
理財就是買基金和股票嗎

理財不僅是買股票基金,理財是比較廣泛的,也可以說股票基金是歸屬于理財的一種,理財一般就是指投資者對個人的財產有一個有效的配置來做到財務的保值、增值的目的,理財分成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與家庭理財等。因此理財的標準是比較廣泛的,不僅是股票基金,例如:混合基金、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都是歸屬于理財的行為,這些理財產品都是風險和盈利并存的情況。本文主要寫的是個人理財的方式有哪些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