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值稅:按所提供的收入5%繳納;
2、企業增值稅:按銷售收入的17%、6%、4%繳納,各自適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較小規模生產制造納稅人和商業納稅企業;
3、附加稅:按交納的增值稅與企業增值稅之和的7%交納;
4、增值稅附加稅:按繳納的增值稅與企業增值稅之和的3%交納;
5、地區增值稅附加稅:按繳納的增值稅與企業增值稅之和的2%交納;
6、合同印花稅:產品購銷合同按銷貨數額的萬分之三貼花紙,賬簿此案5人民幣/本交納,本年度按“資本公積”與“資本公積金”之和的萬分之五交納。
以上就是納稅比例分別是多少相關內容。

納稅義務與納稅人身份
納稅時間就是指經營者根據法律規定,定期、按國家法律規定方法和流程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并繳納稅費的法律義務。納稅人身份是指根據稅收法律法規,符合一定標準并注冊為稅務局承認的納稅人社會地位。納稅人身份的確定一般根據稅收法律中規定標準,如個人和公司的法定真實身份、經濟活動的特性、所得的由來、規模等。納稅人身份與納稅時間之間有密切的聯系。一旦被認定經營者,個人和公司也就有了對應的納稅時間。經營者需要按照稅收法律法規,執行申請、計算、繳納稅費、給予相關信息等納稅時間。納稅人真實身份與義務相互之間的關系是相互關聯的。在繳稅環節中,經營者應遵守法律、執行納稅時間,并積極配合稅務局的監督和管理規范。如有任何納稅問題或顧慮,經營者可咨詢稅務局及專業稅務咨詢,以保證合規管理繳稅。與此同時,稅務局也承擔對納稅人開展稅務申報、審查和稅務執法等相關工作,以保證稅款的合法性和公平公正。
納稅的方式和途徑

1、稅務申報:經營者需要按照要求的時間周期(比如月報、季度報表、年度報告等)向主管稅務機關遞交所得稅申報表。所得稅申報表其中包括了納稅人個人和公司信息、收益、開支、稅款計算等內容;
2、交款方法:經營者常見的交款方式包括銀行轉賬、電子繳稅、現錢繳納等。一般時候,稅務局會特定的繳款賬戶或者提供繳稅服務平臺供經營者應用;
3、網上繳稅:伴隨著數字化轉型,很多國家和地區帶來了網上繳稅的便利服務。經營者能通過稅務局的官網或服務平臺進行稅務申報和繳稅;
4、自動扣費/代收代繳:一些國家和地區容許稅務局或顧主在納稅人薪酬收入上直接扣減應納稅額項。經營者不用自行申報和繳納,而是通過顧主或稅務局委托繳納和繳納稅費。
本文主要寫的是納稅比例分別是多少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