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的財務報表:主要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流表。這些報表提供了企業在報告期內的財務狀況/經營收入和支出/現金流入和流出的詳細資料;
2、稅務發票和憑證:包括購買和銷售發票/收據/付款憑證等。這些憑證記錄了企業的交易和經營活動,包括購買貨物和服務的支出/銷售貨物和提供服務收入等;
3、員工工資和報酬信息:企業需要提供員工工資/報酬以及與員工相關的社會保險和福利支出的詳細記錄。一般會包含工資條/個人所得稅繳納憑證等;
4、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企業需要提供進項稅額(購買貨物和接受服務的支付的增值稅)和銷項稅額(銷售貨物和提供服務后所收取的增值稅)相關數據。這些數據通常是通過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普通發票進行記錄。
以上就是企業所得稅根據什么數據申報相關內容。

企業所得稅通過什么科目核算
1、應交稅費科目:該科目用以記錄企業需要繳納的所得稅金額。在企業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會體現為期末所得稅費用,而在資產負債表中,所得稅費用會體現為期末所得稅應繳科目的余額;
2、稅前凈利潤科目: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基礎通常是稅前凈利潤。稅前凈利潤科目用以記錄公司在稅前所取得的利潤數額;
3、遞延所得稅科目:遞延所得稅科目用于記錄因臨時性差異和可抵扣虧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該科目體現了企業在會計利潤和稅務利潤之間的差異,以及在未來年度可抵扣的稅收資產或負債。
企業所得稅是怎么產生的

1、確定應稅所得: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的所有收入減去相應的可扣除費用及損失,得出公司的應稅所得額。應稅所得額是公司所得稅計算的基礎;
2、計算應納稅額:根據所得稅法規定的稅率和適用的稅收政策,對應稅所得額進行計算,得出企業需要繳納的所得稅額;
3、核實和申報納稅:企業按照規定的時間表和程序核實計算出的應納稅額,并提交納稅申報表。申報表需要包括企業的營業收入/費用/損益和稅務信息等內容;
4、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所得稅法規定的繳稅周期和規定,公司需要準時繳納所得稅款項給稅務機關。繳稅可以通過銀行轉賬/電子支付或支票等方式進行。
本文主要寫的是企業所得稅根據什么數據申報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